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数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小学数学和兼具其它学科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具备中小学科技文化等活动的操作能力与组织、指导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模式
实施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以学科综合为基本取向,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建构学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的专业意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性。
三、培养规格要求
(一)基本素质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祖国,拥护宪法,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二)知识与能力
1. 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形成文理结合的知识结构;普通话达到国家级二乙水平以上;初步掌握常用的教学辅助软件。
2.能力要求
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数学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从事相关工作;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敬业、创新、合作的精神;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课程设置原则
1.时代性和前瞻性
课程设置力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反映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趋势,贴近国际教育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2、基础性与专业性
课程设置力求体现高等专科教育的基础性,同时紧密缩合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初等教育专业的特征,力求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综合性与学有专长
课程设置力求根据现代化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趋势,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加强文理渗透,注重科学素养,体现人文精神,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以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同时,根据初等教育的需要,综合性教育与单科性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文理兼通,学有专长,一专多能。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置力求根据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既科学地安排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课,又加强实践环节,注重教育实践和科学实验,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
本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三部分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观察、教育调查和教育实习等。
(一)必修课
必修课是本课程方案的主体,是对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途径。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大类课程。
l、公共必修课
本类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大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师德、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体育、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等。
2、专业必修课
本类课程是对大学专科学历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教育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学教育专业专业课程。主要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第二部教育类课程。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第三部分为文化通识类课程。主要有大学语文、音乐、美术等。第四部分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书写与书法训练、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技能等。
(二)选修课
选修课足本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宽、提高,是发展学生专业特长的吏要途径。选修课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大类。
专业方向选修课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课程。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设本专业方向的以下课程初等数论、组合数学、线性规划、数学建模、数学分析(专插本)等。
任意选修课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完善知识结构的课程。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开设以下课程:初等数学研究、课件制作、小学数学解题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材专题研究、会计基础等。以上课程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任意选择。
(三)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课,是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对于学生了解初等教育,熟悉小学,巩固专业思想,培养教育教学实际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具有特殊作用。